2025考研数学二大纲中,线性代数(占比22%)模块保持“框架稳定,重点突出”的特点,核心考点集中在“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化标准形”四大板块,对应4类高频题型(矩阵求逆与秩的计算、含参数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及应用、二次型化标准形与正定性判断),这四类题型占线代总分值的85%以上,是考生复习的核心重点。从命题规律来看,2025年线代题型更强调“知识点综合应用”和“步骤规范性”,例如将“矩阵秩”与“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结合,将“特征值”与“二次型正定性”结合,需考生掌握“公式精准应用+解题步骤拆解”的核心能力。
第一类高频题型“矩阵求逆与秩的计算”,核心考查“伴随矩阵法求逆”“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秩的判定(利用初等变换化为行阶梯形)”,常见题目如“已知矩阵A,求A的逆矩阵”“已知矩阵A和B,求r(AB)或r(A+B)”。解题模板可总结为:1. 矩阵求逆(伴随矩阵法):① 计算|A|(若|A|=0则A不可逆);② 求伴随矩阵A*(注意代数余子式的符号和位置);③ 由A⁻¹ = (1/|A|)A*得逆矩阵;若用初等行变换法,需构造增广矩阵[A|E],通过初等行变换将A化为E,此时E化为A⁻¹。2. 矩阵秩的计算:① 对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② 行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行数即为矩阵的秩。例如已知A = [[1,2,3],[2,4,6],[3,5,7]],通过初等行变换(第二行减2倍第一行,第三行减3倍第一行)化为[[1,2,3],[0,0,0],[0,-1,-2]],再进一步化为行阶梯形[[1,2,3],[0,-1,-2],[0,0,0]],非零行有2行,故r(A)=2。此类题目需注意“初等行变换的规范性”(只能行变换,不能列变换)和“伴随矩阵的符号易错点”(A*的第i行第j列元素是A的第j行第i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第二类高频题型“含参数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核心考查“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有无穷多解的判定条件(利用系数矩阵秩r(A)和增广矩阵秩r(A,b)的关系)”,常见题目如“已知线性方程组Ax=b(A为n阶矩阵),讨论参数λ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有无穷多解,并在有无穷多解时求通解”。解题模板为:1. 写出增广矩阵[A|b];2. 对[A|b]进行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3. 根据r(A)和r(A,b)的关系判定解的情况:① 若r(A)=r(A,b)=n(n为未知数个数),则有唯一解(用克拉默法则或初等行变换求唯一解);② 若r(A)≠r(A,b),则无解;③ 若r(A)=r(A,b)=r 第三类高频题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及应用”,核心考查“特征值的计算(解特征方程|A-λE|=0)”“特征向量的求解(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λE)x=0)”“相似矩阵的性质(若A~B,则|A|=|B|,tr(A)=tr(B),特征值相同)”,常见题目如“求矩阵A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判断矩阵A是否可对角化(n阶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利用相似矩阵求A^n”。解题模板为:1. 求特征值:① 构造A-λE;② 计算行列式|A-λE|,令其等于0,解出λ值(特征值);2. 求特征向量:① 对每个特征值λ,构造齐次方程组(A-λE)x=0;② 求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基础解系的线性组合(非零)即为对应λ的特征向量;3. 相似对角化与A^n计算:① 若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p1,p2,...,pn,令P=[p1,p2,...,pn],Λ=diag(λ1,λ2,...,λn),则A=PΛP⁻¹;② A^n = PΛ^n P⁻¹(Λ^n为对角线上元素为λ1^n,λ2^n,...,λn^n的对角矩阵)。例如矩阵A = [[2,1],[1,2]],特征方程|A-λE|=(2-λ)²-1=0,解得λ1=1,λ2=3;对应λ1=1的特征向量为k[-1,1]^T(k≠0),对应λ2=3的特征向量为k[1,1]^T(k≠0);因有2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故A可对角化,A^n = PΛ^n P⁻¹,计算可得A^n = [[(1+3^n)/2, (3^n -1)/2], [(3^n -1)/2, (1+3^n)/2]]。此类题目需注意“特征方程的计算准确性”(尤其是高阶矩阵)和“基础解系的线性无关性”(避免特征向量线性相关导致对角化判断错误)。 第四类高频题型“二次型化标准形与正定性判断”,核心考查“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正定性的判定(顺序主子式全大于0或特征值全大于0)”,常见题目如“用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f(x1,x2,x3)=x1²+2x2²+3x3²+4x1x2-4x2x3化为标准形”“判断二次型f(x1,x2,x3)=x1²+x2²+x3²+2x1x2+2x1x3+2x2x3是否正定”。解题模板为:1. 正交变换法化标准形:① 写出二次型的矩阵A;② 求A的特征值λ1,λ2,λ3;③ 求对应特征值的正交单位特征向量p1,p2,p3;④ 令Q=[p1,p2,p3](正交矩阵),则正交变换x=Qy将二次型化为f=λ1y1²+λ2y2²+λ3y3²。2. 二次型正定性判断(顺序主子式法):① 写出二次型矩阵A;② 计算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一阶主子式|a11|,二阶主子式|a11 a12; a21 a22|,三阶主子式|A|);③ 若所有顺序主子式均大于0,则二次型正定。例如二次型f(x1,x2,x3)=x1²+2x2²+3x3²+4x1x2-4x2x3,矩阵A=[[1,2,0],[2,2,-2],[0,-2,3]],计算特征值可得λ1=5,λ2=2,λ3=-1,故标准形为5y1²+2y2²-y3²;因有负特征值,故二次型非正定。此类题目需注意“正交单位化的步骤”(先正交化再单位化)和“顺序主子式的计算顺序”(从一阶到n阶,缺一不可)。 为高效突破线代重点题型,建议考生采用“公式梳理+题型训练”的复习策略:1. 9月中旬前完成“线代公式清单”梳理,重点记忆“矩阵求逆公式”“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二次型正定判定定理”,并结合教材例题理解公式应用场景;2. 9月中旬至10月,每天用1小时进行“题型专项训练”,每类高频题型练习5-8道题目(优先选择近10年真题和2025大纲样题),严格按照解题模板步骤书写,培养规范性;3. 10月后进行“线代套题训练”,每3天完成1套线代专项卷(包含4类高频题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同时需注意,线代各知识点关联紧密(如矩阵秩影响方程组解,特征值影响二次型正定),复习时需建立“知识网络”,避免孤立复习单个知识点,确保在综合题型中能快速关联相关考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