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应届生,本科读的是会计学专业,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但一开始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复习,不知道怎么平衡专业课和考研,也不知道要不要找实习。后来我制定了“全年时间规划”,合理分配时间,最后一战成硕,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应届生学弟学妹。
应届生考研的优势是“时间相对充裕”,但也面临“学业、实习、考研”三重压力,所以必须做好“全年时间规划”,我把备考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期(3-6月,大三下学期)——打基础+平衡学业。这个阶段学校还有专业课,我每天的时间拆成“3小时考研复习+2小时专业课学习”。考研复习重点是数学和英语:数学跟着网课学基础,做《数学基础过关660题》;英语背单词,做近10年的阅读真题。专业课学习不能丢,因为应届生的本科成绩可能会影响复试,我上课认真听,课后花2小时完成作业,避免挂科。周末是“集中复习时间”,周六上午学数学,下午学英语,晚上整理一周的笔记;周日上午学专业课,下午休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避免过度疲劳。
这个阶段最容易“焦虑”,看到身边同学有的准备实习,有的准备出国,自己会迷茫。我当时也有过这种感觉,后来我告诉自己:“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我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专注于这件事”,慢慢就平静下来了。
第二阶段:强化期(7-8月,暑假)——全身心复习+可选实习。暑假没有学业压力,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期”,我选择留在学校复习,每天学习8-10小时:早上8:00-11:30学数学,下午2:00-5:30学专业课,晚上7:00-9:30学英语和政治(7月开始学政治)。数学刷《张宇1000题》的强化篇,专业课看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整理框架笔记,英语做阅读真题和翻译,政治看徐涛的强化班网课。
关于“暑假要不要实习”,我建议:如果目标院校竞争激烈(报录比10:1以上),就全身心复习,不要实习;如果目标院校竞争适中,可以找一份“短期、轻松”的实习,比如每周实习2-3天,每天工作4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复习。我当时目标院校的报录比是8:1,所以没有实习,全身心复习。
第三阶段:冲刺期(9-11月,大四上学期)——真题训练+兼顾学业。这个阶段学校有少量专业课,还有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我调整了时间规划:每天学习7-8小时,早上7:30-10:30学数学(做真题),下午2:00-5:00学专业课(做真题+整理错题),晚上7:00-9:00学英语(作文+真题)和政治(选择题+时政)。周末花半天时间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确保不影响考研复习。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真题训练”,我把近20年的数学、英语、专业课真题按“考试时间”做模拟,做完后复盘错题,总结命题规律。比如数学真题,我发现近10年的高频考点是“极限、导数、积分、线性代数的矩阵运算”,就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期(12月)——模拟考试+调整心态。这个阶段学校的专业课基本结束,我每天学习6-7小时,重点是“模拟考试”和“查漏补缺”:每周做2套数学真题、2套英语真题、1套专业课真题,严格按考试时间来,做完后复盘错题,把没掌握的知识点再看一遍。政治重点背时政和分析题模板,做《肖秀荣4套卷》的分析题。
考前一周,我减少了学习时间,每天学习4-5小时,主要看笔记和错题本,调整作息,确保考试时精力充沛。考试前一天,我去考场踩点,熟悉路线和环境,避免考试当天迷路。
应届生考研还要注意“平衡学业和考研”,不要因为考研而挂科,因为复试时老师可能会看本科成绩;如果学校有“保研名额”,可以先争取,保研不成功再全力考研,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另外,不要和同学“比进度”,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效率不一样,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比如有的同学暑假就刷完了真题,而我9月才开始刷,只要最后能把真题吃透,进度慢一点也没关系。
想告诉应届生学弟学妹:应届生考研的优势是“时间充裕、没有工作压力”,只要做好全年时间规划,合理平衡学业、实习和考研,就能一战成硕。另外,要珍惜应届生的身份,很多院校的某些专业只招应届生,或者应届生有优势,比如“会计硕士”“审计硕士”,应届生报考更有竞争力。最后,备考期间要保持好心态,累了就休息,不要硬撑,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考研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