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是二本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想跨考985院校的心理学专业,而且要从南方跨到北方读书,属于典型的“三跨考生”。备考时,我既没有本专业的基础,也不了解目标院校的情况,身边人都说“太难了,肯定考不上”,但我还是想试试,最后成功上岸,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同样是三跨的学弟学妹。
三跨考生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是“信息不对称”,所以第一步必须做好“信息收集”。我用了3个渠道收集信息:①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重点看“招生简章”“复试科目”“参考书目”“历年复试分数线”“报录比”,比如我发现目标院校的心理学专业近3年的报录比是15:1,复试分数线是380分,就知道竞争激烈,需要更努力;②目标院校的贴吧和QQ群,加了“XX大学心理学考研群”,群里有很多学长学姐,我向他们请教“专业课复习重点”“复试流程”“导师偏好”,比如学长告诉我“实验心理学是重点,要多练实验设计题”;③考研论坛和知乎,看其他三跨考生的备考经验,比如“跨考心理学怎么补基础”“三跨考生如何准备复试”,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我还整理了“信息表格”,把目标院校的关键信息(参考书目、复试科目、报录比、分数线)、学长学姐的建议、复习资料链接都填进去,每天看一遍,确保自己的复习方向不偏。
第二步是“跨专业基础补学”,这是三跨考生的核心难点。我跨考的心理学属于理科,需要补“统计学”“实验心理学”这些基础课,而我本科没学过,一开始看教材就像看“天书”。我制定了“3个月基础补学计划”:①看入门网课,比如《心理学导论》的公开课,先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②学数学基础,因为心理学要考“心理统计学”,我花1个月时间复习了高中数学的“概率”“统计”部分,再看《心理统计学》的教材,就轻松多了;③看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每天花3小时啃教材,用“框架笔记法”整理知识点,比如《普通心理学》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4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拆成具体的知识点。
补基础时,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请教”:在QQ群里问学长学姐,或者在网课的评论区问老师,比如我不懂“实验心理学”的“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学长用“例子”给我解释:“被试内设计是让同一批被试做所有实验处理,被试间设计是让不同的被试做不同的实验处理”,一下子就懂了。
第三步是“心态抗压”,三跨考生很容易因为“基础差、信息少”而焦虑。备考期间,我有两次差点放弃:一次是6月,看到本专业的同学都在准备实习,而我还在补心理学的基础,觉得自己落后太多;另一次是11月,模拟考专业课只得了90分,觉得肯定考不上。每次焦虑时,我都会做3件事:①和家人朋友聊天,把心里的压力说出来,家人会鼓励我“只要尽力就好”,朋友会分享他们的备考烦恼,让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难;②看目标院校的校园视频,想象自己在那里读书的场景,给自己动力;③写“备考日记”,每天记录“今天学会了什么”“明天要学什么”,比如“今天学会了心理统计学的‘t检验’,明天要练5道相关的计算题”,看着日记里的进步,信心就会慢慢回来。
复试时,三跨考生容易被老师“追问专业基础”,我提前做了准备:①复习基础知识点,确保老师问的基本概念能答上来;②准备“跨考原因”的回答,结合自己的经历,比如“我本科做过市场营销的调研项目,发现消费者的心理很有趣,所以想深入学习心理学”;③提前看目标院校导师的论文,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比如我看了一位导师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论文,复试时老师问我对这个方向的看法,我结合论文内容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想告诉三跨考生的学弟学妹:不要怕“三跨”,跨专业能让你接触新的领域,跨学校能让你去更好的平台,跨地区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要做好信息收集,认真补基础,调整好心态,就一定能上岸。另外,一定要相信自己,哪怕身边人都不看好,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最后,复试时要坦诚,不要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老师更看重你的学习潜力和态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