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的是教育学专业,专业课有两本书,加起来近1000页,一开始背书时,今天背的内容明天就忘,看着厚厚的教材,我急得直哭。后来我摸索出“框架笔记+关键词记忆”的方法,最后专业课考了130分,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文科考研的学弟学妹。
第一步是“构建框架笔记”,把厚书读薄。文科专业课的知识点多且杂,没有框架很容易记混。我用“三级框架法”整理笔记:第一级是“学科体系”,比如教育学原理分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5个部分;第二级是“章节框架”,比如“教育与社会”下面分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3个章节;第三级是“知识点框架”,比如“教育与经济”下面分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个知识点。
整理框架时,我用活页本和思维导图软件(比如XMind),先在思维导图上画大框架,再在活页本上写每个知识点的细节。比如“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我会写3个要点: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③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每个要点下面再写1-2个例子,比如①下面写“通过教育把体力劳动者培养成脑力劳动者”,这样既记知识点,又记例子,答题时能更灵活。
第二步是“关键词记忆法”,解决“背书就忘”的问题。文科专业课不用逐字逐句背,只要记住“关键词”,就能组织语言。比如“教育的本质属性”,关键词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记住这三个词,就能展开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我把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用红笔标在框架笔记上,每天花1小时背诵,背诵时用“遮盖法”:先看关键词,试着回忆完整内容,想不起来再看笔记,这样比单纯读书记得更牢。
另外,我还会用“联想记忆法”,把知识点和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比如记“课程类型”时,把“学科课程”联想成“我们上学时学的语文、数学”,把“活动课程”联想成“学校组织的手工课、实验课”,这样记起来更轻松。
第三步是“真题答题踩点训练”,确保得分。文科专业课的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占分比高,答题时要“踩点得分”,不能想到哪写到哪。我收集了目标院校近10年的真题,按“题型分类”,每类题总结“答题模板”:简答题的模板是“总-分-总”,开头点明观点,中间分3-4个要点(每个要点用“第一、第二、第三”开头),结尾总结;论述题的模板是“总-分-总+例子”,在简答题的基础上,每个要点下面加1-2个例子或理论依据,比如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每个要点下面可以结合“新课标改革”的例子,让答案更充实。
我每周练3道简答题+2道论述题,先自己写答案,再对照真题解析和学长笔记,用红笔标注漏了哪些得分点。比如有一道简答题“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我只写了“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后来发现漏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就把这些漏的要点补充到笔记上,下次答题时重点注意。
冲刺阶段,我把框架笔记和真题错题结合起来,每天花2小时背诵框架笔记,1小时复盘真题错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熟练掌握。考试时,我拿到试卷后,先花10分钟浏览一遍,把会做的题标出来,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答题时,我会先在草稿纸上写“答题框架”,比如论述题先写3个要点,再展开,避免答题时思路混乱。
想告诉文科考研的学弟学妹:不要怕背书,只要用“框架笔记+关键词记忆”的方法,就能把知识点记牢。另外,真题是最好的答题训练资料,多练真题、总结踩分点,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最后,笔记要自己整理,别人的笔记再好,也不如自己整理的记得牢,因为整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