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是经济学专业,数学基础特别差,大一的高等数学只考了60分,考研时面对数学三,我一度觉得“肯定考不过”。但最后我数学三考了140分,复盘下来,关键不是“刷了多少题”,而是“怎么刷题”。
基础期(3-6月):我把重点放在“公式记忆和基础题训练”上。一开始我跟着张宇老师的“基础30讲”网课,每学完一节就整理“公式笔记”,比如高数的“导数公式”“积分公式”,线代的“矩阵运算公式”,概率论的“分布函数公式”,把这些公式按“知识点分类”,记在活页本上,每天早上花20分钟背诵。光背公式没用,还要会用,我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做《数学基础过关660题》对应的基础题,比如学“极限计算”时,先做10道基础题,确保能熟练运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洛必达法则”这些方法。这段时间最难忘的是学“二重积分”,一开始不会确定积分区域,我就用坐标纸画图形,把复杂的区域拆成简单的矩形或三角形,慢慢就掌握了技巧。
强化期(7-10月):核心是“分类刷题+错题整理”。我放弃了“刷遍所有习题集”的想法,只刷《张宇1000题》的强化篇和真题分类卷。首先把真题分类卷按“高数、线代、概率论”拆成“极限、导数、积分、矩阵、概率分布”等小节,每小节刷10-15道题,刷完后总结“解题思路”,比如“极限计算”常用的5种方法:等价无穷小替换、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夹逼准则、定积分定义,把这些思路记在错题本上,下次遇到类似题就能快速反应。
错题整理是数学提分的关键,我用“活页错题本”,按“知识点分类”整理错题,每道错题包含3个部分:第一,原题和错误答案,用红笔标注错误位置;第二,正确答案和解题步骤,用蓝笔写清楚每一步的思路,比如“这一步用了泰勒公式,因为题目里有‘x→0’的条件”;第三,错误原因和总结,用黑笔写“知识点不会”“计算失误”或“思路错了”,比如“这道题错在没记住‘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下次要重点背”。每周日花2小时复盘错题,把同类错题放在一起,比如“积分计算”的错题,总结出“容易漏写常数项”“积分上下限搞反”等常见错误,避免下次再犯。
冲刺期(11-12月):重点是“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我从11月开始,每周六上午8:30-11:30做一套数学三真题(近20年),严格按考试时间来,不翻书、不看笔记,做完后用“得分表”记录每部分的得分:高数、线代、概率论分别得多少分,哪些知识点错得多。比如第一次模拟考,我概率论只得了20分(满分34分),主要错在“数理统计”的知识点,于是我花3天时间专门复习“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做了10道同类题,下次模拟考概率论就得了30分。
另外,我还总结了“考试技巧”:拿到试卷后,先花5分钟浏览一遍,把会做的题标出来,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计算时尽量写清楚步骤,避免因为步骤不全丢分;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死磕,先跳过,等做完其他题再回头做,比如我考试时遇到一道“二重积分”的难题,花了10分钟还没思路,就先跳过,最后做完其他题再回头做,反而很快找到了思路。
想告诉数学基础差的学弟学妹:不要怕数学,只要把基础打牢,按“分类刷题+错题复盘”的方法来,就能提分。另外,公式一定要熟练,每天花20分钟背诵,直到能脱口而出;错题本要常看,不要整理完就放在一边,每周复盘一次,才能真正补漏洞。最后,考试时心态要稳,相信自己平时的努力,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