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于普通二本院校,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3年后发现:没有名校学历,晋升总是差一步。2023年9月,我决定在职考研,目标是985院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当时每天要工作8小时,通勤2小时,能用来复习的时间只有晚上和周末,身边人都说“在职考研太难了,别折腾了”,但我还是想试试。
首先是“时间规划”,我把每天的时间拆成“3个1小时”:早上6:00-7:00背英语单词和专业课名词解释,用“墨墨背单词”APP刷单词,把专业课重点记在卡片上,边吃早餐边看;中午12:30-13:30做英语阅读或专业课选择题,利用公司午休时间,在会议室里用平板刷题,避免被同事打扰;晚上21:00-22:00学数学(后来换成专业课),这段时间精力最集中,用来攻克难点,比如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我会结合当下的热点事件理解,比如用“热搜榜”解释“议程设置”,记得更牢。
周末是“集中学习时间”,我规定周六上午9:00-12:00学专业课,下午2:00-5:00做真题,晚上复盘错题;周日上午用来补觉(避免工作日熬夜),下午2:00-5:00学英语作文,晚上整理一周的学习笔记。为了避免“拖延”,我用“番茄工作法”:每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天完成6个番茄钟就奖励自己看1集综艺,完不成就取消周末的娱乐时间。
在职考研最难的是“平衡工作与备考”。有次公司赶项目,我连续加班一周,每天晚上回到家都11点多,根本没力气复习,那段时间进度落下不少,我差点想放弃。后来我调整了计划:加班当天早上多背30分钟单词,午休时做1篇英语阅读,哪怕只学1小时,也不让自己断档;项目结束后,周末多学2小时,把落下的进度补回来。另外,我学会了“拒绝无效社交”,同事约聚餐、看电影,我会委婉拒绝,说“这段时间在备考,等考完再约”,虽然少了一些娱乐,但能集中精力复习。
还有一个关键是“拒绝无效熬夜”。一开始我试过学到凌晨1点,结果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复习效率也低。后来我发现:晚上11点后,我的注意力会下降,不如早点睡觉,早上早起学习,反而效率更高。我还在书桌前贴了一张“作息表”,提醒自己“23:00前睡觉,6:00起床”,慢慢养成了规律的作息。
冲刺阶段,我利用“碎片化时间”做模拟题:通勤时用手机刷英语阅读真题,午休时练专业课简答题,晚上回家做一套完整的专业课模拟卷。考试前一周,我向公司请了3天假,在家集中复习,把重点知识点再过一遍,做了2套真题模拟。考试当天,我提前1小时到考场,把常考的理论在草稿纸上默写一遍,避免紧张忘记。
收到拟录取通知那天,我正在上班,看到短信时忍不住哭了——原来每天3小时的坚持,真的能实现目标。想告诉在职考研的学弟学妹:不要怕“时间少”,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学一点,积累下来就是大进步。另外,一定要平衡好工作和备考,别因为复习影响工作,也别因为工作放弃复习,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最后想分享一个小技巧:把“考研目标”写在手机壁纸和书桌前,每天看到就会更有动力。我当时的壁纸是目标院校的校门,每次想放弃时,就看看壁纸,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能去那里读书了”,这份执念,帮我扛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