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应届生,考研时面临学校课程、期末考试、毕业论文开题等多重任务,如何平衡这些任务和考研复习,是我备考中最大的挑战。最终,我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和计划调整,既保证了学校课程不挂科,又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今天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同样是应届生的小伙伴,帮助大家高效平衡各项任务。
应届生备考的核心是“时间分配”,我从3月开始备考,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把时间分为“上课时间、课后复习时间、周末时间”三部分:
上课时间:我会优先保证专业课和学分高的课程(比如必修课)的出勤率,因为这些课程如果挂科,会影响毕业,进而影响考研。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尽量在课堂上掌握课程重点,减少课后复习时间;对于学分低、难度小的选修课(比如通识课),如果和考研复习冲突,我会在保证不挂科的前提下,偶尔请假去复习考研,但前提是要和老师沟通好,了解课程的考核方式(比如是否靠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还是靠考勤),避免因为请假导致挂科。
课后复习时间:每天下午下课后(约17:00)到晚上22:00,共5小时,我会用3小时复习考研(比如背英语单词、看数学网课、背专业课框架),用1小时复习学校课程(比如做课程作业、看课程PPT),用1小时休息(吃饭、散步)。这样既能保证考研复习进度,又不会耽误学校课程。
周末时间:周末没有课程,我会把时间全部用在考研复习上,每天学习8小时(上午8:30-12:30,下午14:30-18:30),复习内容以“考研强化知识点”为主,比如做数学强化题、刷英语阅读真题、背诵专业课细节知识点。
除了固定时间,应届生还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比如通勤时(去教室、去食堂的路上)用手机背英语单词或专业课关键词;课间10分钟看1个数学公式或1个专业课框架;午休前10分钟复盘当天的考研复习进度。碎片时间虽然短,但积累起来能复习很多内容,避免浪费时间。
“课程复习取舍”是应届生备考的关键,不能因为考研而放弃学校课程,但也不能因为课程而耽误考研。我的取舍原则是:
1. 优先保证“核心课程”:专业课、必修课、学分高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影响毕业,而且如果未来考研复试,老师可能会问本科课程相关的问题,所以要认真学;
2. 简化“非核心课程”:选修课、通识课,如果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平时作业按时完成,期末考试前1-2周集中复习,掌握重点即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3. 利用“课程资源”为考研服务:比如本科专业课如果和考研专业课相关(比如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考研考中国古代文学),我会在学本科课程时,重点听和考研相关的内容,既学了本科课程,又为考研打了基础。
期末考试期间是应届生备考的“关键节点”,一般在6月和12月,这两个时间段正好是考研的基础阶段和冲刺阶段,容易冲突。我会提前2周调整计划:6月期末考试前,每天减少2小时考研复习时间,用来复习学校课程,重点看课程PPT和老师划的重点,确保期末考试不挂科;12月期末考试(部分学校有冬季学期)如果和考研冲刺冲突,我会和老师沟通,说明考研情况,申请缓考或线上考试(部分老师会同意),如果无法缓考,就利用每天晚上1小时复习学校课程,优先保证考研冲刺,因为考研是更重要的目标。
应届生备考还会面临“同学影响”,比如身边有的同学不考研,每天吃喝玩乐,容易让人产生懈怠。这时我会坚定自己的目标,告诉自己“考研是自己的选择,要对自己负责”,同时找几个同样考研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监督,避免被外界干扰。
最后想对应届生说:平衡学校课程和考研复习虽然难,但只要合理分配时间、做好取舍、利用好碎片时间,就一定能兼顾。不要因为是应届生就焦虑,你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上岸!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