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数学“学渣”,高考数学只有70分,考研一战数学二考了50分,连国家线都没到。二战时,我把数学作为重点突破科目,用1年时间从50分提到110分,最终成功上岸。今天想把我的数学提分经验分享给同样数学差的小伙伴,希望能帮助大家摆脱数学“拖后腿”的困境。
数学差的核心问题是“基础薄弱”,一战时我跳过基础课直接看强化课,导致很多知识点没理解,刷题时根本不会做。二战时,我从3月开始补基础,用“网课+教材+基础题”的组合:网课看汤家凤老师的数学基础课,汤老师讲课细致,适合基础差的考生;教材用《高等数学》(同济版)和《线性代数》(同济版),每看1节网课,就对应看教材的相关章节,把教材上的定义、公式、例题看懂;然后做《汤家凤1800题》的基础篇,每道题都自己算,不会做的先看解析,理解后再独立做一遍。基础阶段持续到6月,这4个月虽然进度慢,但让我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为后续刷题打下了基础。
7-9月是强化阶段,重点是“刷题+总结题型”。我看了汤家凤老师的强化课,同时做《汤家凤1800题》的强化篇和《李永乐660题》。刷题时我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做高数部分,再做线代部分;先做选择填空,再做大题。每道题做完后,我会在题目前面标注“会做(√)、半会做(△)、不会做(×)”,方便后续复习。同时,我会总结题型,比如高数中的“极限计算”有等价无穷小替换、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等方法,我会把每种方法对应的例题整理到笔记本上,标注“适用场景”,比如“等价无穷小替换适用于乘积形式,不适用于加减形式”。这样,遇到同类题型时,就能快速想到解题方法。
10-11月是真题阶段,真题是数学提分的关键。我从2005年的数学二真题开始做,每天1套,计时3小时完成,完全模拟考试场景。做完后,我会花2-3小时复盘:第一步是批改分数,统计选择填空、大题的正确率;第二步是整理错题,把错题按“知识点类型”分类,比如“极限计算错误”“导数应用错误”,每个错题旁边标注错误原因(比如“公式记错”“计算失误”“思路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解题步骤;第三步是总结真题规律,比如数学二真题中“导数的应用”“二重积分”是高频考点,每年都会考,这些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到11月底,我把2005-2024年的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按年份做,第二遍按知识点类型做(比如把所有真题中的“极限题”整理到一起做),这样能更清晰地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12月是冲刺阶段,重点是“模拟训练+错题复盘”。我做了《李林6套卷》《李林4套卷》和《汤家凤8套卷》,每天1套,计时完成,训练做题速度和心态。同时,我每天花1小时复习错题本,重点看“不会做”和“反复错”的题目,确保同类错误不再犯。考前1周,我不再做新题,而是看真题中的高频考点和错题本,回忆解题方法,保持数学手感。
数学差的考生在备考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也不例外,有时一道题做了半小时还不会,会很烦躁。这时我会告诉自己“数学是循序渐进的,不会做很正常,多做几道同类题就会了”,然后先跳过这道题,做其他题,等心态平复后再回来做。同时,我会每周给自己安排1天“休息时间”,这一天不看数学,避免过度疲劳。
最后想对数学差的小伙伴说:数学没有捷径,但只要你肯花时间补基础、认真刷题、做好复盘,就一定能提分。不要因为基础差就放弃,相信自己,坚持到底,你会看到进步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