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考研目标是某211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属于纯文科考研,主要靠背诵提分。最终考研成绩政治82分、专业课一125分、专业课二115分,总分380+上岸。今天想把我的政治和专业课背诵技巧分享给文科考研的小伙伴,帮助大家高效提分。
先说说政治,文科考生可能会觉得政治简单,但想考80+并不容易,需要选择题和主观题都发力。选择题是政治提分的关键,我从7月开始复习政治:7-8月看徐涛老师的政治强化课,搭配《核心考案》,每看完1章就做《肖秀荣1000题》对应的选择题,把错题中的知识点整理到笔记本上,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重点记忆。9-10月二刷《肖秀荣1000题》,只做第一遍做错的题,同时看腿姐的“技巧班”,学习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比如“绝对化选项一般错误”“题干中出现‘根本’‘核心’要重点关注”。11-12月做肖八、肖四、腿四的选择题,每天1套,计时完成,错题当天整理,确保选择题正确率稳定在40+(满分50分)。
政治主观题我11月才开始准备,主要靠“模板+素材”。我先整理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5个部分的主观题模板,比如马原的模板:“题干体现的原理是...,该原理的内容是...,结合材料分析...,所以我们要...”;毛中特的模板:“题干反映的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意义是...,对应的政策是...,具体措施包括...”。同时,我背诵了肖四的主观题答案,把其中的高频素材(比如“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整理出来,灵活运用到不同题目中。考试时,主观题要注意“踩点给分”,每道题分3-4个点作答,每个点先写关键词,再展开分析,确保答案清晰有条理。
专业课是文科考研的重中之重,我考的两门专业课都是背诵内容,共300分,要想考240+,必须有高效的背诵方法。我的方法是“框架式背诵+关键词记忆”,具体分三步:第一步是梳理框架,从3月开始,我把每本专业课教材的目录整理成思维导图,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的时间线,每个时期再分“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每个体裁下再列代表作家和作品,形成“总-分-总”的框架。这一步能让我对专业课知识有整体认知,避免背诵时遗漏知识点。
第二步是填充关键词,框架梳理完后,我开始在每个框架下填充关键词,比如“唐代诗歌”框架下,“李白”的关键词包括“浪漫主义、豪放风格、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诗歌特点(想象丰富、夸张手法)”。背诵时先背框架,再背关键词,最后用自己的话把关键词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牢,又不会出现“死记硬背导致卡壳”的情况。
第三步是反复复盘,我从5月开始正式背诵,每天背诵2-3个章节的内容,早上背新内容,晚上睡前用1小时复盘当天背的框架和关键词,比如闭上眼睛回忆“宋代散文”的框架,再说出欧阳修、苏轼的关键词。每周日进行一次周复盘,用默写框架的方式检测记忆效果;每月进行一次月复盘,找一套真题,试着默写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背诵漏洞。到12月时,专业课教材已经完整背了4轮,后期再结合真题抓高频考点(比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李白的诗歌风格”),重点背诵这些内容。
文科考研背诵很枯燥,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我会用“碎片化背诵”和“奖励机制”缓解:比如通勤时用手机看专业课框架,吃饭时回忆关键词;每背完1本教材,奖励自己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会和同专业的研友互相提问,比如“说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这样既能检测背诵效果,又能增加学习乐趣。
最后想对文科考研的小伙伴说: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框架+重复”,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专业课和政治都能考出高分,成功上岸!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