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 周六 晴
2月放寒假回家,本想利用这段没有本科课程的时间集中复习考研,但刚开始几天完全“躺平”:早上10点才起床,下午刷剧、玩手机,晚上熬夜,一天下来考研复习时间不到2小时,进度严重滞后。而且在家备考容易受干扰,家人的关心、朋友的聚会邀请,都让复习难以专注,陷入了“想复习却没动力”的恶性循环。
意识到寒假是考研备考的“黄金期”,不能浪费,于是开始调整,第一步是“避开寒假备考3大陷阱”:
陷阱1:“时间充裕,先玩再学”。总觉得寒假有30天,后面再赶进度也来得及,结果前期放松,后期焦虑。应对方法:制定详细的周计划和日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复习任务,用“任务驱动”代替“时间驱动”,比如“本周必须过完高数第4-6章”,而不是“本周复习数学”。
陷阱2:“在家备考,环境松散”。在家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容易分心。应对方法:打造“专属学习空间”,把卧室的书桌收拾干净,只放考研复习资料,每天固定在书桌前复习,避免在床上、沙发上学习;同时和家人沟通,约定“复习时间不打扰”,比如每天9:00-12:00、14:00-17:00、19:00-21:30不进房间打扰。
陷阱3:“缺乏监督,自律性差”。没人监督就容易偷懒,比如计划背50个单词,结果背了20个就玩手机。应对方法:加入“考研寒假备考小组”(线上),每天在群里打卡复习任务,比如“今天背了50个单词,做了10道数学题”,和小伙伴互相监督;同时用“番茄工作法”,每学习45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时只做简单的放松(如喝水、拉伸),不玩手机。
第二步是“采用‘每日3段式’复习法”: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分成3段,每段3.5小时左右,中间留足休息时间,确保复习效率:
上午段(9:00-12:30):重点复习数学和英语。9:00-11:00复习数学(看教材、做例题、整理笔记),11:10-12:30复习英语(背单词、做阅读、分析长难句);
下午段(14:30-18:00):重点复习专业课。14:30-16:30看专业课参考教材,整理知识点笔记;16:40-18:00做专业课基础习题,检验复习效果;
晚上段(19:30-22:00):重点复盘和补弱。19:30-21:00复盘当天所学内容,整理错题和疑问;21:10-22:00针对薄弱环节补强,比如数学的“极限计算”没掌握好,就专门做10道极限计算题。
第三步是“制定寒假周计划模板”,明确每周的复习目标和任务,确保进度可控:
寒假周计划(以第1周为例):
周一至周二:数学(高数第4章:导数与微分,完成课后习题80%);英语(背核心词500个,做阅读真题5篇);专业课(《教育学原理》第1-2章,整理知识点框架);
周三至周四:数学(高数第5章:微分中值定理,完成课后习题80%);英语(背核心词500个,做阅读真题5篇,分析长难句10句);专业课(《教育学原理》第3-4章,整理知识点框架,做基础习题10道);
周五:数学(复盘高数第4-5章,整理错题本);英语(复盘本周背的单词,做1套英语基础模拟卷);专业课(复盘《教育学原理》第1-4章,绘制知识思维导图);
周六至周日:数学(高数第6章:不定积分,完成课后习题60%);英语(背核心词500个,开始复习英语翻译基础);专业课(开始看《教育心理学》第1章,收集目标院校专业课真题)。
用这种方法后,寒假备考效率明显提升,每天能稳定复习10小时左右,2月第一周就按计划完成了数学高数4-5章、英语1500个单词、专业课《教育学原理》前4章的复习任务。接下来寒假剩下的时间,会继续按“避开陷阱+3段式复习+周计划”的模式推进,争取在开学前完成数学基础阶段和专业课第一轮复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