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 周六 阴
1月处于考研备考初期,但本科课程还没结束,每周有12节专业课,还有课程作业和小组报告要完成,导致考研复习时间被严重挤压。刚开始没找到平衡方法,要么为了赶考研复习进度逃课,结果课程作业堆积;要么专注于本科课程,考研复习只停留在“背单词”的基础阶段,进度缓慢,很焦虑。
意识到“两者不能偏废”后,我开始制定“课程+考研”双时间表,具体分为“工作日时间表”和“周末时间表”:
工作日时间表(周一至周五):
7:00-7:30:起床、洗漱、早餐,同时用手机APP背30个考研英语单词;
8:00-12:00:本科课程时间,认真听课,做好课程笔记(避免课后花更多时间补笔记),课间10分钟快速回顾刚背的单词;
12:00-13:30:午餐、午休,午休前用20分钟做1篇考研英语阅读(基础篇);
14:00-17:30:本科课程/课程作业时间,优先完成当天的课程作业,避免堆积;
18:00-19:00:晚餐、短暂休息,期间听考研数学基础课片段(15分钟左右);
19:00-22:00:考研复习时间,19:00-20:30复习数学(看教材、做课后题),20:40-22:00复习专业课(收集资料、梳理框架);
22:00-22:30:复盘当天考研复习内容,规划第二天复习任务,同时背20个英语单词;
22:30-23:00:洗漱、准备睡觉,不熬夜,保证第二天上课精力。
周末时间表(周六至周日):
8:00-8:30:起床、早餐,背50个英语单词;
8:30-12:00:考研复习(数学2.5小时,英语1小时);
12:00-14:00:午餐、午休;
14:00-17:30:考研复习(专业课3小时,整理一周所学知识点);
17:30-19:00:晚餐、运动(散步或慢跑,放松身心);
19:00-21:30:灵活安排,若本周本科课程有未完成的作业,优先完成;若无,则继续复习考研薄弱科目;
21:30-22:00:复盘周末复习内容,调整下周双时间表。
除了双时间表,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上下课路上(20分钟)用手机背单词或听考研政治时政新闻;课程实验等待时间(30分钟)做考研数学选择题;甚至在食堂排队时(10分钟)用思维导图APP回顾专业课知识框架。这些碎片化时间虽然短,但积累起来每天能多复习1.5小时左右。
同时,也注意“本科课程不拖后腿”: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路,当天的课程作业当天完成,避免期末考前突击,浪费考研复习时间。对于本科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还会思考“是否与考研专业课相关”,比如本科“教育学概论”课程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与考研专业课“教育综合”有重叠,听课和复习时会重点关注,实现“课程与考研双赢”。
调整方法后,1月不仅没落下本科课程,考研复习也按计划推进:英语背完了1000个核心词,数学过完了高等数学前3章,专业课收集完了参考资料并搭建了初步框架。接下来2月,计划继续优化双时间表,根据课程安排灵活调整,确保本科课程和考研复习两不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