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公/考研寄宿

高三式 半军事化 强化管理 一战成硕

2026考研专业课资料

覆盖全国7万+初试/复试专业课资料

134 5670 7733

各地信息

2025考研政治马原复习:哲学部分易混点辨析 订阅+ 进入阅读模式

2025-03-02 09:30 来源:张老师

马原哲学部分是考研政治的“难点模块”,高频易混概念的辨析直接影响选择题正确率。首先是唯物论模块:“物质”与“意识”的区别需紧扣“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如桌子、空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如“苹果是红色的”这一认知),易混点在于“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决定物质”,例:“画饼充饥”体现意识反作用,但“饼”的客观存在才是前提。

辩证法模块易混点最多,需用对比表格梳理: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vs“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前者强调“所有事物都有矛盾,且矛盾各有不同”(如“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缺点不同”),后者强调“一个矛盾中主次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主要方面”);2. “量变与质变”vs“发展”:量变是渐进性变化(如水温升高),质变是根本性变化(如水变蒸汽),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如社会形态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如疾病恶化是质变但非发展)。

认识论模块需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如“看到苹果是红色、圆形”),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苹果是可食用的水果,含有维生素”),二者的辩证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易混误区是“否定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如认为“只学理论不用观察”)。建议考生将易混点整理成表格,每对概念标注“核心区别”“典型案例”“真题考频”,每天花10分钟翻看,避免考场上张冠李戴。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思研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思研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