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公/考研寄宿

高三式 半军事化 强化管理 一战成硕

2026考研专业课资料

覆盖全国7万+初试/复试专业课资料

134 5670 7733

各地信息

2026考研基础阶段备考计划(3-6月) 订阅+ 进入阅读模式

2025-01-10 10:00 来源:张老师

2026考研备考的基础阶段(3-6月)是整个备考周期的“地基”,此阶段核心目标是“理解知识点、搭建框架、培养习惯”,避免过早刷题或追求难度。对于不同学科,需采取差异化备考策略,确保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数学方面,优先梳理教材核心内容。建议使用同济版《高等数学》、浙大概率论、清华线性代数等经典教材,每天投入2-3小时:1小时精读教材章节,重点理解定义、定理推导过程(而非死记结论);1.5小时完成课后习题,挑选基础题(题号带星号或难度标注较低的题目),避免陷入偏题难题。完成1章后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逻辑(如高数中“导数”与“微分”的关联、“积分”的应用场景),每月结束后复盘框架,确保无遗漏。

英语备考聚焦“词汇+语法”双基础。词汇需每天坚持40-60分钟,推荐用“词根词缀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可搭配APP(如墨墨背单词)或《考研英语红宝书》,重点掌握考研高频词(约2000个),每周复盘1次易混词。语法部分从3月中旬开始,用1个月时间学完基础语法(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推荐看田静《句句真研》,每天1小时,结合例句拆解长难句结构,4月起每天分析1-2句真题中的长难句(从2005年前的真题入手,难度较低),培养句子分析能力。

专业课备考分“本专业”与“跨专业”两类。本专业考生每天1.5-2小时,先通读目标院校指定参考书1-2遍,标注章节重点(如教材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课后思考题),用笔记整理章节框架,避免逐字抄书;跨专业考生需额外增加1小时,补充专业基础入门资料(如专业导论类书籍、目标院校公开课视频),先理解专业核心概念(如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再推进教材学习,5月前完成1遍参考书通读,6月开始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

基础阶段需避免3个误区:一是盲目攀比进度,每个人基础不同,按自身节奏推进即可;二是只学不练,数学、英语需通过习题巩固理解;三是忽视习惯培养,建议固定每天备考时间段(如上午9-11点学数学、下午2-4点学专业课),形成规律作息。6月底需完成基础阶段目标:数学教材过1遍+课后题基础题完成80%,英语高频词掌握70%+能分析简单长难句,专业课参考书通读1-2遍+框架初步搭建。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思研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思研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