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涉及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如宪法国家机构职权、法理学论述题要点、法制史制度演变),多数考生采用“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还容易“背了就忘”。实际上,法学知识点有“逻辑关联性”(如法律规则的结构)、“案例适配性”(如罪名构成要件),可通过5大技巧实现“理解性背诵”,提升记忆效率。
技巧1:关键词背诵法——抓核心,减负担。法学知识点多有“总分结构”,核心信息集中在“关键词”上,背诵时无需逐字逐句记忆,只需提取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展开表述。例如背诵“法律规则的三要素”:
原内容: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部分,包括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行为时应承担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提取关键词: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假定条件(适用条件)→ 行为模式(可为、应为、勿为)→ 法律后果(肯定、否定)。背诵时先记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将关键词串联,既减轻记忆负担,又避免“漏记要点”。
技巧2:框架背诵法——建体系,防混淆。法学知识点多且杂,若孤立记忆易混淆(如不同国家机构的职权),需先搭建“知识框架”,再往框架内填充细节。例如背诵“宪法国家机构”:
先建框架:中央国家机构→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监察委→ 法院→ 检察院。
再填细节:每个机构下记忆“核心职权”(如全国人大:修宪法、定基本法律、选国家主席),通过框架明确“不同机构的层级与关系”(如全国人大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避免职权混淆(如“制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的职权,不是全国人大的)。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搭建框架,每个学科按“章节→模块→考点”分层,例如刑法分则按“侵犯财产罪→盗窃罪→构成要件/量刑”分层,直观呈现知识点逻辑。
技巧3:案例背诵法——联实务,助理解。对于“应用性强的知识点”(如罪名构成要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可结合案例背诵,通过“案例场景”强化记忆。例如背诵“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结合案例:甲在超市趁店员不注意,将价值5000元的手机藏进口袋,未付款离开(案例核心:秘密窃取、数额较大、非法占有)。
关联知识点:盗窃罪构成要件=客体(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秘密窃取数额较大财物)+主体(年满16周岁)+主观方面(故意+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案例记忆,不仅能记住知识点,还能理解“如何应用知识点”,应对案例分析题更轻松。
技巧4:联想式背诵法——找关联,强记忆。对于“抽象或易遗忘的知识点”(如法制史中的“唐律疏议”、法理学中的“法的价值”),可通过“联想”建立知识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例如:
背诵“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唐朝的法典,地位重要(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法典)→ 联想“唐朝强盛,法律也完善,疏议是对律的解释,所以叫唐律疏议”;
背诵“法的价值冲突解决原则”(价值位阶、个案平衡、比例原则)→ 联想“排队(价值位阶:自由优先于秩序)、调解(个案平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砍树(比例原则:为了建路砍树,不能砍太多,要必要且适当)”。通过联想将抽象知识点“具象化”,记忆更深刻。
技巧5:复盘式背诵法——勤回顾,防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新学知识点1天后会遗忘50%以上,需通过“定期复盘”强化记忆。具体做法:
1. 当日复盘:每天晚上花30分钟,用“关键词默写”回顾当天背诵的知识点(如默写“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类型”);
2. 周复盘:每周日花1小时,用“框架回顾”梳理本周背诵的章节(如用思维导图回顾宪法国家机构);
3. 月复盘:每月底花2小时,通过“真题检验”回顾本月背诵的知识点(如做10道相关真题,判断是否能快速回忆考点)。
背诵建议:1. 背诵时间选择“早上8-10点”“晚上7-9点”(记忆黄金期);2. 每次背诵时长控制在1-1.5小时,避免疲劳;3. 优先背诵“真题高频考点”(通过真题标注),低频考点可简化记忆;4. 背诵时结合“出声读”(调动听觉记忆)与“手写”(调动视觉记忆),提升记忆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