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公/考研寄宿

高三式 半军事化 强化管理 一战成硕

2026考研专业课资料

覆盖全国7万+初试/复试专业课资料

134 5670 7733

各地信息

考研数学二高效复习规划(适合工学类非数学专业) 订阅+ 进入阅读模式

2025-02-15 10:00 来源:张老师

考研数学二主要面向工学类非数学专业考生(如机械、土木、水利),考试内容包含高等数学(占比约78%,117分)与线性代数(占比约22%,33分),相比数学一剔除了“三重积分、无穷级数、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难点章节,复习范围更集中,适合基础薄弱的考生。

一、基础阶段(3-8月):夯实教材,掌握基本概念与公式。1. 高等数学(4-5月):核心教材选择《高等数学》(同济7版),重点复习“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微分方程”6大模块,剔除“三重积分、无穷级数”等不考内容。学习方法:按“教材章节→课后习题→基础习题”三步进行,每章结束后整理“公式表”(如导数公式、积分公式、微分方程通解公式),避免死记硬背(结合例题理解公式应用场景)。例如“一元函数微分学”中,需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洛必达法则”(0/0或∞/∞型极限),课后习题重点做教材中带“*”号以外的题目(约30-40题/章)。2. 线性代数(6-8月):核心教材选择《线性代数》(同济6版),重点复习“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4大模块,需注意“行列式”是基础,需先掌握行列式计算(如按行/列展开、克莱姆法则)。学习方法:线性代数知识点关联性强,需按“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的顺序学习,每章结束后绘制“知识关联图”(如“矩阵可逆”与“行列式≠0”“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关系)。基础习题推荐《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数学二)》,重点做选择填空(巩固基础知识点)。

二、强化阶段(9-10月):结合真题,突破高频考点。1. 高数强化:重点突破“二重积分计算”(直角坐标与极坐标转换)、“微分方程应用”(如物理应用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几何应用中的切线方程),近5年数学二真题中这两个模块占35-40分。例如2024年数学二真题第15题考查“二重积分极坐标计算”,2023年第20题考查“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需熟练掌握解题步骤。2. 线代强化:重点突破“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与通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近5年真题中这两个模块占20-25分。例如2024年真题第22题考查“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及通解”,需分情况讨论参数取值(系数矩阵秩与增广矩阵秩的关系)。强化阶段参考书推荐《数学复习全书(数学二)》(李永乐版),配套“强化课视频”(重点听高频考点解析),每周完成2-3个章节的强化习题(约50题/周)。

三、冲刺阶段(11-12月):模拟训练,提升解题速度。1. 真题训练:近15年数学二真题(2010-2024)按套卷刷,每周2套,限时180分钟,做完后逐题分析(标注错题原因:概念不清、计算失误、方法错误),重点关注2018年后的真题(题型更贴近当前考试趋势)。2. 模拟卷训练:11月下旬开始做模拟卷,推荐《李林6套卷(数学二)》《合工大超越5套卷(数学二)》,难度与真题接近,侧重高频考点与新颖题型,帮助考生适应考试节奏。3. 回归基础:12月中旬后,停止做新题,回归“教材公式表”“错题本”,每天花1小时复习高频考点公式(如积分公式、微分方程通解公式)与错题(重点看解题思路)。

复习误区规避:1. 不要忽视教材基础,直接跳强化阶段(基础薄弱会导致强化阶段效率低下);2. 不要只刷题不总结,需定期整理错题与高频考点;3. 数学二不考的内容(如无穷级数)无需复习,避免浪费时间。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思研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思研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