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是农学类考研畜牧学、兽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机制,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部分院校含实验分析题。其知识点围绕“动物各系统功能”展开,需理解生理机制并结合畜牧生产应用,备考需按系统拆解考点,避免知识点混乱。
第一系统“消化系统”是高频考点,核心内容:①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重点是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如牛、羊的瘤胃发酵过程);②主要消化液的成分与功能(唾液淀粉酶、胃液盐酸与胃蛋白酶、胰液消化酶);③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与方式(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吸收,氨基酸主动吸收)。农业应用考点如“如何提高反刍动物的饲料消化率”,需结合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提出合理搭配饲料、添加益生菌等措施。
第二系统“呼吸系统”重点掌握:①呼吸过程(肺通气与肺换气,理解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运动,肺换气的原理——气体扩散);②气体运输(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③呼吸中枢与呼吸调节(延髓是基本呼吸中枢,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作用)。畜牧生产中“畜禽舍通风设计”即基于呼吸调节原理,需解释通风对维持舍内CO2浓度、保证动物正常呼吸的重要性。
第三系统“循环系统”考点集中在:①心脏生理(心动周期的过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②血管生理(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③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如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常考简答题如“简述心动周期的主要阶段”,需按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分阶段描述,结合压力变化与瓣膜开闭状态。
第四系统“泌尿系统”核心是肾脏生理:①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重点是肾小球滤过的条件与影响因素);②尿生成的调节(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作用,如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③农业应用如“畜禽脱水时的尿液变化”,需用尿生成调节原理解释。
第五系统“神经系统”需掌握:①神经元的生理特性(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理解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②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③反射弧的组成与反射活动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点较抽象,建议结合“反射实验”理解,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六系统“内分泌系统”重点是激素的功能: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②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调节代谢、胰岛素降低血糖);③农业应用如“生长激素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需同时提及合理使用的注意事项。
第七系统“生殖系统”与畜牧生产密切相关,考点包括:①雄性生殖生理(精子的生成过程、睾酮的功能);②雌性生殖生理(发情周期的阶段、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③受精与妊娠(受精过程、妊娠维持的激素调节)。论述题常考“如何调控畜禽的发情周期”,需结合激素调节原理,提出使用雌激素、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
第八系统“体温调节”重点掌握:①动物的产热与散热方式(产热来自代谢,散热包括辐射、传导、对流、蒸发);②体温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为主,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农业应用如“冬季畜禽舍保温措施”(减少散热)、“夏季降温措施”(增加蒸发散热)。
备考方法总结:①按“系统”分模块复习,每个系统先理解“生理机制”,再记忆“农业应用”,如循环系统先懂心动周期,再记血压调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②用“流程图”梳理复杂过程,如尿生成过程、发情周期调节;③结合真题训练,总结答题思路,如论述题按“机制+应用+案例”结构作答。推荐教材《动物生理学》(杨秀平第五版)、教辅《动物生理学考研真题与解析》,冲刺阶段重点背诵高频名词解释(如心动周期、发情周期)与简答题答案,确保专业课基础分不丢失。通过“理解+应用”的备考模式,可快速掌握动物生理学核心内容,应对考试更从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