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方程组是考研线性代数的“核心应用”,所有线代知识点(行列式、矩阵、向量)最终都服务于方程组的求解,直接考查分值约15-20分(多为解答题,含参数分析与通解求解)。以下笔记聚焦“解的判定-求解步骤-综合应用”,确保考生掌握完整解题逻辑。
一、线性方程组的两种形式与核心概念
1. 基本形式:
-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其中A是m×n矩阵(系数矩阵),x=(x₁,x₂,…,xₙ)ᵀ(未知数向量),b=(b₁,b₂,…,bₘ)ᵀ(常数项向量,b≠0);
-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b=0的特殊情况),称为非齐次方程组Ax=b的“导出组”。
2. 解的相关概念:
- 解向量:满足方程组的x称为解向量;
- 通解:方程组所有解的一般表达式,由“特解+导出组的基础解系线性组合”构成(非齐次)或“基础解系线性组合”构成(齐次);
- 基础解系:导出组Ax=0的一组线性无关的解向量,且方程组的所有解均可由这组向量线性表示,基础解系所含向量个数为n - r(A)(n是未知数个数,r(A)是系数矩阵的秩)。
二、解的判定定理:用“秩”判断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核心是比较“系数矩阵的秩r(A)”与“增广矩阵的秩r(A|b)”(非齐次),或仅用r(A)(齐次),具体判定规则如下表:
| 方程组类型 | 解的判定条件 | 解的情况 |
|------------|--------------|----------| | 非齐次Ax=b | r(A) < r(A|b) | 无解 | | | r(A) = r(A|b) = n | 有唯一解 | | | r(A) = r(A|b) = r < n | 有无穷多解 | | 齐次Ax=0 | r(A) = n | 只有零解 | | | r(A) = r < n | 有非零解(无穷多解) |注:齐次方程组Ax=0一定有解(零解),故只需判断是否有非零解。
示例1:判断非齐次方程组Ax=b的解,A是3×4矩阵,r(A)=2,若r(A|b)=3,则r(A) < r(A|b),方程组无解;若r(A|b)=2,则r(A)=r(A|b)=2 < 4(n=4),有无穷多解。
示例2:齐次方程组Ax=0,A是4×5矩阵,r(A)=3,则n - r(A)=5 - 3=2,故基础解系含2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有无穷多非零解。
真题应用:2023年数一线代解答题第20题,给出含参数a的非齐次方程组,要求讨论a的取值与解的关系,需先计算r(A)和r(A|b),再根据a的不同取值(使r(A)≠r(A|b)、r(A)=r(A|b)=n、r(A)=r(A|b) 三、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初等行变换”到“通解” 求解的核心是“将增广矩阵(非齐次)或系数矩阵(齐次)通过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进而化为行最简形矩阵”,行最简形矩阵可直接读出解的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1.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求解步骤: ① 写出系数矩阵A,对A进行初等行变换,化为行最简形矩阵R; ② 由R确定r(A)=r,找出“自由未知数”(个数为n - r,通常选择非主元列对应的未知数,主元列是行最简形中首非零元所在的列); ③ 令自由未知数分别取“单位坐标向量”(如自由未知数为x₃,x₄,可取(1,0)ᵀ和(0,1)ᵀ),代入R对应的方程,解出主元未知数,得到基础解系ξ₁,ξ₂,…,ξₙ₋ᵣ; ④ 通解为x=k₁ξ₁ + k₂ξ₂ + … + kₙ₋ᵣξₙ₋ᵣ(k₁,k₂,…,kₙ₋ᵣ为任意常数)。 示例:求解Ax=0,A=[1 2 2 0; 1 3 4 -2; 1 1 0 2],对A做初等行变换: 第1行乘-1加到第2、3行,得[1 2 2 0; 0 1 2 -2; 0 -1 -2 2]; 第2行加到第3行,得[1 2 2 0; 0 1 2 -2; 0 0 0 0](行阶梯形); 第2行乘-2加到第1行,得[1 0 -2 4; 0 1 2 -2; 0 0 0 0](行最简形); r(A)=2,n=4,自由未知数为x₃,x₄(非主元列2、3列?不,主元列是第1、2列,故非主元列是第3、4列,对应x₃,x₄); 令x₃=1,x₄=0,代入方程:x₁ - 2*1 + 4*0=0 → x₁=2;x₂ + 2*1 - 2*0=0 → x₂=-2,得ξ₁=(2,-2,1,0)ᵀ; 令x₃=0,x₄=1,代入方程:x₁ - 2*0 + 4*1=0 → x₁=-4;x₂ + 2*0 - 2*1=0 → x₂=2,得ξ₂=(-4,2,0,1)ᵀ; 通解为x=k₁(2,-2,1,0)ᵀ + k₂(-4,2,0,1)ᵀ(k₁,k₂∈R)。 2.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的求解步骤: ① 写出增广矩阵(A|b),对其进行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判断解的情况(r(A)与r(A|b)),若无解则停止; ② 若有解,继续将行阶梯形化为行最简形矩阵R|b’; ③ 求一个特解η*:令所有自由未知数为0,代入R|b’对应的方程,解出主元未知数,得到η*; ④ 求导出组Ax=0的基础解系ξ₁,ξ₂,…,ξₙ₋ᵣ(方法同齐次方程组); ⑤ 通解为x=η* + k₁ξ₁ + k₂ξ₂ + … + kₙ₋ᵣξₙ₋ᵣ(k₁,k₂,…,kₙ₋ᵣ为任意常数)。 示例:求解Ax=b,A同前,b=(1,3,-1)ᵀ,增广矩阵(A|b)=[1 2 2 0|1; 1 3 4 -2|3; 1 1 0 2|-1]; 初等行变换后化为行最简形:[1 0 -2 4| -3; 0 1 2 -2| 2; 0 0 0 0|0](r(A)=r(A|b)=2 < 4,有无穷多解); 求特解η*:令x₃=x₄=0,得x₁=-3,x₂=2,故η*=(-3,2,0,0)ᵀ; 导出组基础解系同前(ξ₁,ξ₂); 通解为x=(-3,2,0,0)ᵀ + k₁(2,-2,1,0)ᵀ + k₂(-4,2,0,1)ᵀ(k₁,k₂∈R)。 四、含参数线性方程组的分析:分类讨论的核心逻辑 含参数(如a、b)的方程组是考研高频题型,关键是“通过初等行变换将矩阵化为行阶梯形,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分析r(A)和r(A|b)的关系”,常见参数位置:系数矩阵A中或常数项b中,处理原则如下: 1. 若参数在系数矩阵的“主元可能位置”(如首行首列),需分“参数使主元为0”和“参数使主元不为0”两类讨论,避免直接除以含参数的项(可能为0,导致错误); 2. 初等行变换时,仅用“换行、某行乘非零常数(常数不含参数)、某行乘k加到另一行”,避免将参数乘到其他行(增加计算复杂度)。 示例:讨论参数a为何值时,方程组Ax=b有唯一解、无解、有无穷多解,其中A=[1 1 1; 1 2 a; 1 4 a²],b=[1; 2; a]; 第一步:计算系数矩阵的行列式|A|(先判断唯一解情况,因A是3×3方阵,唯一解等价于|A|≠0); |A|=|1 1 1; 1 2 a; 1 4 a²|是范德蒙行列式,值=(2-1)(a-1)(a-2)=(a-1)(a-2); ② 当|A|≠0,即a≠1且a≠2时,r(A)=r(A|b)=3=n,方程组有唯一解; ③ 当a=1时,增广矩阵(A|b)=[1 1 1|1; 1 2 1|2; 1 4 1|1],初等行变换后为[1 1 1|1; 0 1 0|1; 0 0 0| -2],r(A)=2,r(A|b)=3,无解; ④ 当a=2时,增广矩阵(A|b)=[1 1 1|1; 1 2 2|2; 1 4 4|2],初等行变换后为[1 1 1|1; 0 1 1|1; 0 0 0|0],r(A)=r(A|b)=2 < 3,有无穷多解。 五、复习策略 1. 掌握“秩的计算”:秩是解的判定核心,需熟练通过初等行变换求矩阵的秩(行阶梯形中非零行的个数);2. 规范求解步骤:无论是齐次还是非齐次方程组,严格按“化行最简形→找自由未知数→求基础解系/特解→写通解”的步骤书写,确保逻辑清晰;3. 强化参数讨论:针对含参数方程组,多练习“分情况讨论”的题型,总结参数位置与讨论节点的关系,避免遗漏或重复讨论;4. 结合向量理解:方程组的解与向量的线性表示、线性相关性密切相关(如Ax=b有解等价于b可由A的列向量线性表示),可通过向量视角加深对解的本质理解,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