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公/考研寄宿

高三式 半军事化 强化管理 一战成硕

2026考研专业课资料

覆盖全国7万+初试/复试专业课资料

134 5670 7733

各地信息

考研政治复习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各阶段规划 订阅+ 进入阅读模式

2025-02-23 09:30 来源:张老师

考研政治是“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投入时间不多,却能稳定拿60-70分,但若复习时间太晚或方法不对,也可能拖后腿(如低于国家线)。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没有统一答案,但结合政治的“时效性”(每年考纲有变化,时政占比高)和“记忆性”(需要反复背诵),科学的复习节奏应分三阶段,具体如下。

一、先明确:政治不用“过早复习”,也不能“过晚复习”。1. 为什么不用过早复习?政治考纲每年9月发布,之前的复习内容可能与新考纲冲突(如毛中特部分每年调整较多);且政治以“记忆”为主,过早复习容易遗忘,浪费时间。2. 为什么不能过晚复习?若10月后才开始复习,会导致“强化阶段时间不足”(无法刷完选择题)、“冲刺阶段背诵压力大”(分析题模板和时政来不及背),基础薄弱者可能只能考40-50分。3. 最佳启动时间:分“基础不同,时间不同”——① 基础薄弱者(如理科生,对政治一无所知):7月中旬启动,用1.5-2个月完成基础阶段;② 基础中等者(如文科生,有政治基础):8月上旬启动,用1-1.5个月完成基础阶段;③ 基础较好者(如二战考生,去年政治60+):9月上旬启动,直接进入强化阶段(无需基础阶段)。

二、政治复习三阶段:时间+资料+方法(核心规划)。1. 基础阶段(7-8月,针对基础薄弱者):目标“理解知识点,搭建框架”。① 资料选择:核心教材《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覆盖所有考点,与考纲同步)+视频课《徐涛基础班》(生动易懂,适合打基础)。② 复习方法:每天1.5-2小时,先看1节视频课(30-40分钟),再看《知识点精讲精练》对应章节(1小时),最后做10-15道“章节练习题”(从《肖秀荣1000题》中挑选基础题),重点理解“马原”(哲学部分抽象,需多举例)和“毛中特”(时间线复杂,需整理框架),史纲和思修可简单带过(后期强化阶段重点记)。③ 注意:基础阶段不背诵,只理解,避免因记忆压力影响其他科目复习。2. 强化阶段(9-10月,所有考生):目标“刷选择题,提分核心”。政治得分的关键是“选择题”(50分,占总分50%),强化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刷透选择题”。① 资料选择:《肖秀荣1000题》(必刷,覆盖所有基础考点)+《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浓缩知识点,方便刷题时查阅)+《徐涛强化班》(重点讲考点和解题技巧)。② 复习方法:每天2-2.5小时,分两步:第一步“刷题”:按章节刷《肖秀荣1000题》(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依次刷),每天刷30-40题,做错的题用红笔标注,在《风中劲草》中找到对应知识点并标记(方便后期回顾);第二步“复盘”:每周日花2小时,回顾本周做错的题,总结错误原因(如知识点没记住、审题失误),避免重复犯错。③ 注意:《肖秀荣1000题》建议刷2遍,第一遍按章节刷,第二遍只刷错题(10月中旬前完成),刷完后选择题正确率需达到70%以上(否则需加强)。3. 冲刺阶段(11-12月,所有考生):目标“背分析题,抓时政”。冲刺阶段时间紧,需聚焦“提分快的内容”——分析题和时政。① 资料选择:《肖秀荣八套卷》(11月上旬出版,重点刷选择题,分析题可看思路)+《肖秀荣四套卷》(12月上旬出版,必背分析题,押题准确率高)+《时政热点》(肖秀荣或徐涛的时政手册,覆盖全年时政考点)。② 复习方法:每天2.5-3小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冲刺”:11月刷《肖八》选择题(每天1套,共8套),正确率目标75%以上,错题及时复盘;12月刷《肖四》选择题(每天1套,共4套),同时回顾《1000题》和《肖八》的错题。第二部分“分析题背诵”:12月拿到《肖四》后,开始背诵分析题(共4套,每套5道分析题),每天背1-2道,确保考前背完2遍以上;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按“题干关键词+答案框架”记忆(如“为什么说XXX是重要的?”,答案框架分“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实践要求”)。第三部分“时政抓分”:看《时政热点》手册,重点记“国内重大事件”(如党代会、重要政策)和“国际热点”(如中国外交成果),时政考点会融入选择题和分析题,占比约16分(不可忽视)。

三、各阶段常见误区纠正。1. 基础阶段:“只看视频不刷题”——视频课只是辅助,看完后必须刷题检验,否则知识点无法巩固;2. 强化阶段:“追求刷题速度,不复盘错题”——《1000题》刷1遍+复盘,比刷2遍不复盘效果好,错题是提分的关键;3. 冲刺阶段:“纠结分析题押题准不准”——《肖四》押题准确率历年较高,无需同时背多本押题资料(如徐涛《小黄书》),避免背诵内容过多导致混乱,背熟1本即可。

提醒:政治复习要“紧跟热点”,每年10月后的“重要会议”(如中央全会)和11月的“时政热点”,需及时关注(可通过肖秀荣或徐涛的公众号获取),这些内容很可能成为考试考点。同时,考试时分析题要“结合材料”,不能只背模板,需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与背诵的知识点结合作答,否则会扣分。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思研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思研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