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图是数据结构中的重难点,其遍历算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掌握这些算法对理解数据结构本质至关重要。
二叉树的遍历是树结构的核心考点,包括前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前序遍历的递归实现为:访问根节点→递归遍历左子树→递归遍历右子树,非递归实现需借助栈,先压入右子树再压入左子树。中序遍历递归逻辑为: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非递归时需将左子树全部入栈后再访问根节点。后序遍历的非递归实现较复杂,可通过标记法区分节点是否已访问。层次遍历使用队列,按层依次入队节点并访问。
遍历算法的应用广泛:求二叉树深度可通过后序遍历实现(左右子树深度最大值+1);判断对称二叉树需同步比较左子树的左节点与右子树的右节点;重建二叉树需结合前序+中序或中序+后序遍历结果,利用前序首元素为根、中序根左右为左右子树的特性递归构建。
图的遍历包括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DFS递归实现:访问当前节点→标记已访问→对未访问的邻接节点递归调用DFS;非递归使用栈,弹出节点后将邻接节点入栈。BFS使用队列,出队节点时将未访问邻接节点入队,按距离起点由近及远的顺序访问。
图遍历的典型应用:判断图的连通性(DFS/BFS可访问所有连通节点);拓扑排序(基于BFS的入度为0节点优先或DFS的逆后序);最短路径问题(无权图用BFS,有权图用Dijkstra算法);迷宫问题(DFS回溯法寻找路径)。
学习时需注意:树是特殊的图(无环连通图),遍历算法有相通之处;递归与非递归实现的转换需理解栈的作用;不同遍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n)(n为节点数),空间复杂度取决于树的深度或图的边数。通过大量编程练习,可熟练掌握这些算法的应用场景和实现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