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从2025级学硕新生起,调整培养方案,核心变化集中在“跨学科能力培养”与“学术成果要求”两方面。
跨学科选课方面,所有学硕专业需增设“跨学科课程模块”,要求学硕在学期间修满2门跨学科课程(每门2学分),课程需从“非本一级学科”的课程中选择,如数学学硕可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的课程,历史学硕可选择考古学、社会学的课程;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还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学硕可申请加入其他学科的科研团队,参与跨学科项目研究,项目经历可折算为1门跨学科课程学分。
学术成果要求方面,60%以上的985高校将学硕毕业学术论文要求从“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调整为“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为核心期刊)”,或“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参与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双非院校暂未提高要求,仍保持“发表1篇省级及以上期刊论文”或“提交1篇高质量毕业论文”即可毕业。
培养目标上,学硕更侧重“科研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中学术类课程占比从70%提升至80%,实践类课程占比降至20%,要求学硕在学期间参与至少1个科研项目,完成1篇科研报告。教育部表示,此次调整旨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学术人才”,更好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