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报表,掌握其构成与分析方法,是理解国际金融关系的基础,也是考研核心考点。
经常账户是平衡表中最基础的账户,反映实际资源的跨国流动,包括四个子项目:①货物贸易:记录商品进出口(我国顺差主要来源),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4.2万亿人民币;②服务贸易:涵盖运输、旅游、金融服务等,我国近年因旅游逆差导致服务贸易整体逆差;③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如海外务工收入)和投资收益(如外资企业利润汇出);④经常转移:无偿捐赠、侨汇等,规模相对较小。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入差额+经常转移差额,持续顺差可能引发贸易摩擦,逆差则需依赖资本流入弥补。
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资产所有权的跨国转移,分为:①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如专利转让),占比极低;②金融账户:最重要子项,含直接投资(如外企在华设厂)、证券投资(如购买海外股票债券)、其他投资(如银行跨境贷款)和储备资产(央行持有的外汇、黄金等)。我国金融账户顺差主要来自直接投资,近年证券投资波动加大(受美联储政策影响)。
分析方法:①差额分析:判断整体平衡状况(如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顺差=储备资产增加);②结构分析:识别主要顺差/逆差来源(如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抵消服务贸易逆差);③趋势分析:观察长期变化(如2015-2024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从2%降至1.2%)。2024年考研真题常结合"双循环"战略,分析如何通过优化经常账户结构促进内需与外需平衡。
关键公式: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误差与遗漏;总差额为正,储备资产增加;为负,储备资产减少。误差与遗漏项用于平衡报表,若规模过大可能暗示资本外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