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公/考研寄宿

高三式 半军事化 强化管理 一战成硕

2026考研专业课资料

覆盖全国7万+初试/复试专业课资料

134 5670 7733

各地信息

行为金融学考点 订阅+ 进入阅读模式

2024-09-27 17:00 来源:钱老师

行为金融学打破传统金融的"理性人"假设,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是近年考研热点,以下梳理核心理论与异象。

核心理论:

1.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解释人们在不确定下的决策偏差。①损失厌恶:同等损失带来的痛苦是收益带来快乐的2-3倍;②参照依赖:决策依赖于参照点(如买入价);③确定性效应:偏好确定收益,厌恶确定损失。应用:解释投资者"止损难"现象(因损失厌恶不愿承认亏损)。

2. 过度自信理论:人们倾向高估自身判断准确性,导致过度交易。研究显示,散户年换手率越高,收益率越低(过度交易侵蚀收益)。金融硕士真题常要求"用过度自信理论分析股市高换手率现象"。

3. 锚定效应:决策时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锚点)。如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锚定历史最高价,导致股价偏离合理价值后仍不愿调整预期。2024年某真题考察"IPO定价中的锚定效应"(锚定同行业市盈率)。

市场异象:

1. 动量效应:过去3-12个月表现好的股票,未来仍可能跑赢市场。与传统有效市场理论矛盾,行为金融学解释为投资者反应不足(对新信息吸收缓慢)。

2. 反转效应:过去1-3年表现差的股票,未来可能反弹。因投资者过度反应(过度悲观导致股价低估),纠正后价格回升。

3. 日历效应:特定时间的收益率异常,如"周一效应"(周一收益率低于其他交易日)、"1月效应"(1月收益率高于平均)。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传统金融假设市场有效、投资者理性;行为金融认为存在认知偏差和套利限制(如卖空约束),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备考需掌握"异象描述→传统金融无法解释→行为金融理论解释"的答题逻辑,如分析"封闭式基金折价"异象: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持续折价,行为金融用"噪声交易者风险"解释(套利者担心噪声交易者情绪恶化导致折价扩大,不愿套利)。

复习建议:结合生活案例理解理论(如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受锚定效应影响);阅读《思考,快与慢》辅助理解前景理论;关注行为金融在投资中的应用(如量化策略中的动量因子)。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思研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思研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